12歲退役,中國足球一生黑暗…

来源:新浪體育

今年的亞洲杯足球賽真是讓人開了眼界,不但看到了許多球隊的進步,還看到了中國隊的不足。尤其是日本、越南、塔吉克斯坦等隊的年輕球員崛起讓中國足球的青訓再度受到關註。最近結束的U19渭南杯賽,中國擊敗了韓國、越南,戰平烏茲別克斯坦奪冠,再次讓人們對中國足球年輕一代充滿期待。

那麼,制約中國青少年足球發展的問題究竟是什麼?如何解決中國足球青訓的許多難題?為了找到答案,記者對北京地區的足球青訓進行了調研。

中國青訓領域的一個困擾小球員已久的問題就是“12歲退役”。每次一提到中國足球青訓,這個問題就就繞不開。

據一位姓張的先生說,他的兒子在小學階段已經是北京比較出色的足球苗子。他告訴記者,他們家庭為孩子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經濟成本,並且孩子繼承了父母良好的身體素質。但是在孩子即將小升初,也就是12歲時,他們面臨一個選擇,是去職業足球俱樂部梯隊還是去足球傳統學校。經過思考,他們決定讓孩子去足球傳統學校。

“12歲退役”有兩種解釋:如果以繼續足球訓練為目標,那麼指的是孩子既沒有進入足球傳統學校,也沒有進入職業足球俱樂部梯隊,完全與足球系統訓練體系告別。如果以成為職業球員為目標,那麼指的是孩子在12歲時,選擇進入校園足球體系,而沒有進入職業足球梯隊,算是選擇離開了職業足球發展的路徑。我們在調研中主要關註的是以成為職業球員為目標的這種“12歲退役”現象。

許多足球工作者告訴記者,大批優秀苗子在這個年齡放棄了專業培訓,轉投校園足球,12歲也是中國足球損失人才最多的年紀。

特別是在北京,對足球苗子的選拔競爭更加激烈。這裏具備一定足球天賦的孩子基本上有兩條路可選:一是以國安為代表的專業足球俱樂部青訓體系,二是以人大附中、清華附中、八一中學為代表的足球特色傳統校。張先生說:“家長普遍認為,孩子通過足球成績考取這些名校是非常好的選擇,也是對孩子最保險的選擇。因為在前途不確定的情況下,家長們不願意賭孩子的前途,他們關心的首要是保證孩子的學習,其次是孩子身體和球商還沒有充分發展的情況下不會考慮進入職業梯隊。”

全國範圍內普遍存在“12歲退役”的現象,但由於每個地方的教育資源和政策不同,情況也有所變化。在北京,人們更加重視教育,對生活有更多種選擇,所以大多數家長會選擇讓孩子上好學校,並且順便在校隊踢球。

舉個例子,前國腳、國家青年隊教練張辛欣告訴記者,他們當年在人大附中踢球時,是北京同年齡段的足球佼佼者。但是進入職業足球梯隊的人員比例很低,只有一兩個人成功。他繼續說:“按照我們當時足球苗子的質量來看,校園足球其實應該培養出更多的職業球員,但是學校雖然文化課教師資源豐富,卻缺乏足夠資金支持,很難留住好的足球教練。在學習的壓力下,很難在足球上投入太多時間,所以北京的好苗子們在進入學校後基本上遠離了高水平的足球訓練。”

張辛欣的經歷不僅代表了他自己,也代表了很多家長的想法。對他們來說,足球只是進入優質教育資源的一扇門,因為要成為職業球員的概率遠遠小於考上好大學的概率。在孩子12歲選擇進入好初中還是職業隊的時候,家長們基本上會選擇最保險的答案——先上個好中學。但是正是因為這種選擇,許多出色的苗子12歲時就不再踢球了。

傳統的職業隊梯隊和足球特色傳統校之間的差別是相當明顯的。梯隊擁有更好的訓練設施和專業教練團隊,球員訓練時間更長,符合職業要求。但是它們的缺點是,如果缺乏優質學校的支持,學生在文化課學習上可能會有問題。傳統校則可以保證孩子有更好的文化教育,甚至可能會為他們升入大學鋪平道路。但是在足球訓練條件和教練資源方面,傳統校很難與職業隊媲美,孩子在足球專業上的提高也會越來越困難。

背後的實質是孩子們對未來足球生涯不確定性的擔心。這不僅影響到了12歲的階段,甚至可能是14歲、15歲或18歲。只要這種擔心存在,孩子們的踢球前景就會時刻存在斷檔的風險,中國足球也將失去最好的苗子。那麼,如何解決這種擔心、解決這個難題呢?

通過對北京地區的調研,我們發現目前已經有一些體系上的解決辦法,但核心問題還是觀念上的認識。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嘗試一些探索,看到了一些成效。

更新时间: